電腦遊戲工業興衰史
一篇摘自CGW電腦遊戲世界中文版笫100期的紀念文章, 扼要地寫出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美國遊戲工業的大事回顧, 並介紹當中一些劃時代的遊戲.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Russell Sipe就是CGW的始創人, 在外國遊戲雜誌界他是很有名氣的啊! |
目錄 | |
1981年 | 1987年 |
1982年 | 1988年 |
1983年 | 1989年 |
1984年 | 1990年 |
1985年 | 1991年 |
1986年 |
1.
Gettysberg: Turning Point (SSI)
2. 創世紀 IV (Origin)
3. 大海盜 (Microprose)
4. Starflight (EA)
5. 魔法門 (New World Computing)
硬體戰火平息
1987年可說是硬體和平共存的時代, 因為幾乎比較大的軟體廠商都會同時支援多種機種, 如 Apple, C-64, IBM, 而Amiga 及 Atari 的版本也時時可見.
AD&D
1987年是SSI最幸運的一年, 由於AD&D系列的誕生,
該公司的營業額一直往上飆.
當AD&D第一個作品 <<光芒之池>> 發行後, 便在市場上造成極大的轟動. 許多戰棋遊戲迷都在抱怨SSI已經背叛了他們, 但是SSI公司表示, 雖然戰棋遊戲的利潤較差, 但絕不會放棄這個市場.
RPG冒險的時代來臨了
雖然排行榜第一名為 <<Gettysburg>>, 但第二名 <<創世紀IV>> 只和它相差一票. 值得一提的是, 在前六名遊戲中, RPG和冒險便佔了五個. 很明顯的, 87-88年間是屬於RPG的光輝年代.
由於一些經典作品都在這時出現, 如: <<創世紀>>, <<巫術>>, <<魔法門>> 及 AD&D系列, 造就了電腦遊戲消費的一大高峰.